抢到800万吨油田却活活“饿死”?日本二战油荒真相
二战日本赌上国运打东南亚,就为抢印尼的“油矿金山”。 结果抢到手才发现:油田变废墟,油船成靶子,舰队趴窝喝西北风。 今天就来扒一扒,为什么日本攥着全球顶级油田,却输给了“一滴油”的绝望!
一、抢油不要命? 日本玩命南下的真相
1941年,日本像个输红眼的赌徒。 全国石油罐子快见底了,海军战舰喝油如喝水联合舰队一天就要烧掉1万吨油。 更绝望的是,美国突然掐断石油命脉,日本库存只够撑两年。
目光立马锁死东南亚:印尼油田战前年产800万吨,相当于日本年需求的2.7倍。 军阀们一拍大腿:“拿下它! 咱就能横着走! ”可他们万万没想到,荷兰人临走前送了份“大礼”把油井、炼油厂、输油管全炸成了废铁。
巨港油田浓烟滚滚,巴厘巴板油库烧成火海,日本兵冲进去只捞到满地焦炭。 一场抢油豪赌,开局就踩进深坑。
二、修油田比打仗还难? 技术工人的血色之路
日本急眼了,国内70%石油工人(4000多人)被硬塞上船,直奔南洋救火。 可厄运专挑苦命人载着780名顶尖技术骨干的“大洋丸”号,半路被美军潜艇一发送进海底。
活着的人也没好日子过。 钻头锈死、零件告急,工人抡大锤修设备;头顶还悬着美军轰炸机,炼油厂三天两头挨炸弹。 折腾到1943年,产量总算爬回战前75%(4900万桶),可离日本计划的500万吨目标还差一截。
最:油田冒油了,日本家里却等不来一滴。
三、油轮变铁棺材! 美军的“海上猎杀游戏”
日本油船队一出港,就成了美军潜艇的活靶子。 为啥? 反潜全靠人肉水兵吃维生素补眼睛,抻脖子找潜望镜。 美军却玩起“打地鼠”:专挑油船炸,新式鱼雷一发入魂。
数据触目惊心:
▶ 1943年:印尼产油700万吨,运回本土的只有200万吨;
▶ 1944年:油船沉没390万吨,比新造船多出3倍;
▶ 1945年:海上油路彻底瘫痪,南洋油罐爆仓,日本油库饿瘪。
美军“锁喉杀”:1944年拿下菲律宾,卡死日本运油必经航道;1945年用空投水雷封死本土港口,油船进都进不去。
四、没油逼疯日军:松树根炼油、舰队当码头保安
本土工厂率先熄火。 工人挖松树根炼油,全国松林被薅秃;军舰烧豆油冒黑烟,坦克趴窝变铁坨。海军更憋屈联合舰队缩在印尼林加锚地,给油罐当保安,生怕出门挨炸白烧油。
最后的海上决战暴露了穷酸相:莱特湾海战前,战列舰“大和”号灌满单程油,军官明说:“打赢占敌港加油,打沉…就当自杀艇! ”
到1945年8月投降时,日本石油储备只剩37万千升,还不够联合舰队嗨皮一周。 抢油抢了个寂寞,反倒把自己饿死在金山上。
(完)
数据来源:日本战时经济档案、美海军潜艇作战报告、荷属东印度油田生产记录